李广利是汉武帝非常倚重的外戚之一,他曾投靠匈奴,因此被视为汉奸,成为当时声讨的对象。虽然他因为这一身份饱受非议,但我们不能因此小觑他的军事才能。李广利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堪称名将中的“守门员”,而在外戚中,也可谓是顶尖人物。
与许多名将一样,李广利的战绩也能用一些明显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名“守门员”型的名将,他的杀敌数量颇为可观。例如,在公元前99年的天山之战中,李广利指挥着三万骑兵大破匈奴右贤王的主力军,战果是斩首超过一万名匈奴兵。这个结果与李成梁四十多年征战所取得的战果相当,值得称道。这样的战绩在历史上可谓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匈奴这样的游牧帝国时。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匈奴一直是一个强敌,甚至在明朝时期,一个蒙古人的人头价值是南方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军士兵的十倍以上。在历史上,能在单场战役中获得如此成绩的将领屈指可数,比如唐代的李靖,也仅仅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斩敌万余。
展开剩余73%李广利不仅在天山之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在他的最后一战中,他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他首先指挥以匈奴为主的属国骑兵2000人击败了汉奸卫律的5000骑兵。随后,他又击败了匈奴左贤王的部队,并亲自击杀了匈奴右贤王的核心人物——左大将。这位左大将,还是鞮候单于的儿子,可见李广利在匈奴中也赢得了相当的尊敬和威慑力。此外,李广利还曾与匈奴单于亲自交手,在公元前97年的战役中,李广利亲率七万骑兵、六万步兵与匈奴单于的十万主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双方战成平手。这样的战绩,虽然与卫青、霍去病相比略显逊色,但依旧可圈可点。至少,匈奴的狐鹿姑单于对李广利的军事能力也深有感触,甚至让他娶了自己的女儿,显示出对李广利的极高敬意。
李广利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远征大宛国,他帮助汉武帝带回了珍贵的汗血马和3000匹中亚血统的优质马匹,这一战果也为李广利的军事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次远征也成了史书上对李广利最为严苛的批评点。尽管如此,从地理和军事的角度来看,这次远征的难度不言而喻。李广利的部队从汉地出发,跨越了3500公里的直线距离,实际行军距离则长达12500里,这个距离在整个古代战争史上都堪称惊人。李广利的行军时间近六个月,平均每天行军38公里,这一速度在古代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与后来的历史人物相比,李广利的行军速度明显超过了拿破仑(32公里)、腓特烈(28公里)以及亨利五世(最大速度29公里)。在古代军事史上,这一行军速度堪称奇迹。
category:history,content:
虽然李广利在远征过程中遭遇了相当大的损失,但对于古代职业军人来说,这并不完全是过错。与汉尼拔远征意大利时,经过阿尔卑斯山后,仅剩的5万大军中只有26800人可以继续作战的损失类似,李广利的损失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他所灭的大宛国,本身有60,000兵力,而李广利顺带击败了许多西域的不通话地区,为汉朝的战略格局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后,李广利作为外戚的身份经常被误解。许多人认为他依靠妹妹李夫人而获得军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李夫人于公元前104年和前102年先后去世,那段时间,李广利家族正遭受刘彻的严厉打击,许多亲戚在刘彻的手中丧命。正因为当时汉朝缺乏能够代替李广利的军事将领,李广利才得以保住了兵权,并因战功获得了侯爵封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次大规模战役都是发生在李夫人去世后的十几年,李广利的拼搏并非完全依赖于外戚身份,而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争取了家族和外甥的地位(例如昌邑王刘髆的王位便是在李广利的帮助下得以确立)。
总的来说,李广利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最后的行为或许有些不光彩,但他作为“名将的守门员”的能力却非常出色,足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发布于:天津市